普遍台灣人熟悉的高等教育, 即是英國和美國盛行的四年制大學教育。而我們常聽到的世界百大排行榜, 其實也多是各不同國家的學校和英國、美國擁有同樣四年制大學的學校排名。
法國獨創:雙軌制高等教育
而在法國, 高等教育也如同台灣一樣普及。台灣的大學也是和英美一樣, 幾乎都是四年制; 只是在法國,她們高等教育有獨特的雙軌制。這雙軌制的教育分兩種:Universités(一
般綜合大學)與Grandes Ecoles(高等專業學院, 法文直譯是"大學校“的意思)。前者就是台灣人常會聽到的諸如里昂第二大學、巴黎第四大學(又稱索邦大學), 而旗下設有多個學院和科系。這類型的綜合大學並無入學考試,只要高中畢業並且全國會考及格者即可申請入學, 且一般情況下通常都會被錄取; 這和台灣考大學需要拚學測或指考, 斤斤計較分數有很大的不同。至於後者高等學院, 則有嚴格篩選的入學考試。
般綜合大學)與Grandes Ecoles(高等專業學院, 法文直譯是"大學校“的意思)。前者就是台灣人常會聽到的諸如里昂第二大學、巴黎第四大學(又稱索邦大學), 而旗下設有多個學院和科系。這類型的綜合大學並無入學考試,只要高中畢業並且全國會考及格者即可申請入學, 且一般情況下通常都會被錄取; 這和台灣考大學需要拚學測或指考, 斤斤計較分數有很大的不同。至於後者高等學院, 則有嚴格篩選的入學考試。
高等專業學院 : 篩選出菁英中的菁英, 畢業後學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人才
法國高中生畢業若想繼續高等教育, 約有90%人在全國會考後取得資格申請進入綜合型大學。而其餘10%則為最優秀的菁英學生, 若想要進入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Ecole), 須先進入為期兩年的高等學院預備學校學習後(法文為les 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 簡稱CPGE), 再參加嚴格的競爭淘汰考試才得進入個專業的高等學院深造。
進入法國各高等學院就讀的學生, 通常在高中時期成績已是全校前3%-5%左右, 又再經歷一次嚴格的資格入學考, 已是菁英中的菁英。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 法國高等學院的學生數多半在數百至數千人, 而一般綜合大學人數多為上萬人起跳; 但是政府提供的教育經費給高等學院通常是給一般大學的十倍左右, 可見國家是如此想好好培育這些進入Grande Ecole的菁英學生們! 可想而知在法國, 從高等學院取得的文憑大多也比四年制綜合大學得來的更受當地人重視。
曾經遇過一名在台灣工作的法國人告訴我說: HEC is like Harvard in France – (HEC就是法國人眼中的哈佛)。
簡單來介紹幾所在不同領域法國知名的高等學院。首先是法國第一的商學院HEC Paris(巴黎高等商院, 或稱巴黎高商)。擁有百年歷史的HEC,是法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商業管理學院, 也是歐洲最有名的商學院之一; 每年吸引各國學生報考, Financial Times與泰晤士報多次評比HEC為歐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從HEC畢業的知名校友, 不乏法國總統、巴黎銀行CEO、IMF總裁及LV CEO等政商人士。而每年許多歐洲頂尖商學院的MBA學生, 會前往HEC主辦的MBAT 參與多項運動賽事。
接著是創立於法國大革命幾年後、別名X、培育出多名諾貝爾獎得主和科技業大老的É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此間學校每一屆僅收約500名大學新生, 卻有近五分之一是外籍學生, 可見他培育頂尖工程人才與科學家的海內外吸引力。數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及出生此校; 近代較有名的企業界校友則包含法國汽車Renault、CITROËN CEO、法國電信CEO以及Airbus CEO等人。
最後, 是法國政治界領袖搖籃的Sciences Po (巴黎政治學院)。該校在政治學、社會學、法律以及國際關係領域享譽全歐, 在世界大學排名上經常與牛津、劍橋以及耶魯大學齊名。法國有70%的政治人物以及過半數的總統皆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 。
專注培養特定領域人才的高等學院V.S. 匯集跨領域人才的綜合大學
在了解完法國不同於台灣的高教體系後, 讓人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是一個專注培養特定領域人才的高等學院具有優勢, 還是匯集跨領域人才的綜合大學才是更適合大學生摸索方向的學術殿堂?
法國的高等學院制度, 乃是源自於拿破崙時代發想的一套菁英教育篩選制度, 旨在將具有類似特質的人集中在一間學校, 以培養專精該領域的人才。這樣體制下出來的學生, 的確往往在畢業後都會進到與當時主修科系相關的公司或機構工作, 能夠學以致用; 而強大的校友網絡, 更讓人見識到"某些大公司都是那個學校的出來的人"。而相較之下, 自綜合大學畢業的學生, 卻許多人在工作後才知道在校期間應該多加強哪方面的知識, 甚至後悔當初選錯了科系。在台灣就有太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 出了社會後的工作並沒有真正和當年主修的科系有直接銜接, 其實在法國也大同小異。
只是, 法國這樣的高等專業學院制度, 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例如, 保守的校風和缺乏多元化學習風氣。就讀於高等專業學院的學生, 多半出身於上流社會家庭; 他們的父母已是掌握社會頂層資源的人士, 而畢業後這些學生也十之八九繼續留在同樣的權勢圈來主導國家的許多動向。試想像, 如果今天我們周遭的人全部都是跟我們有類似特質和家庭背景的, 我們未必會有機會去學習接納異於己見的聲音以體會衝擊, 因為長久以來已被家庭和同儕灌輸了長久不變的學習態度和生活觀念。另外, 因為是高等"專業"學院, 所以同一間學校的科系也都是相關領域, 不像綜合大學那樣是可以讓學生跨到差異度很大的科系去雙主修探思索第二專長; 同樣的, 學生社團成員也都是類似背景的人, 也難像一般大學那樣容易讓各領域的人近距離交流擦出火花。
大學高等教育, 畢竟是造就一個人在出社會前人格和技能養成的黃金時期。如果是心中早已明確知道自己想往哪個領域發展, 並且渴望與該領域專精人才一起精益求精的, 或許如法國這樣的高等學院體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跨領域通才已是業界的趨勢, 而具備包容力和多元思考力的人群更是整個社會和諧運作的關鍵。也許, 最終多數台灣人偏好的, 還是能讓自己有足夠空間探索自我的綜合制大學吧!
留言
張貼留言